云南巍山大三家村:旧貌换新颜 村民乐开怀

发表时间:2022-03-18 14:45作者:程浩来源:人民网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临到山顶时,一座座青砖、黛瓦、白墙的民居映入眼帘,每户人家都有个院子,种着蔬菜、果树,各种颜色的小花。道路两旁满是绿树、草地,或红或黄的花,一路上“感党恩,跟党走”“党员示范路”“党员管护区”的红色标牌掩映在树丛中、草坪上。再往上走,是村民活动中心,远远能看到硕大的感恩石,旁边的观景亭能鸟瞰整个巍山坝子。

航拍大三家村。人民网 符皓摄

这里是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大三家村,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美丽乡村。5年前的大三家村,还处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山里。

“原先住的是破漏低矮的瓦板屋,最怕下雨,只要提前知道下雨,都得准备盆子来接,如果大半夜突然下起雨,全家人就没法睡了。”住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里,53岁的村民闭正贞回忆起过往。

因为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原来的大三家村地质灾害频发。2015年10月,村子更是遭受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村庄下半部分山体严重滑坡。而且,因地处高寒山区,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窄,村民们很难通过发展产业致富。

为帮助村民“挪穷窝,摘穷帽,奔富路”,2015年,巍山县决定对大三家村进行搬迁。一年多后,82户361名村民从5公里外的山里搬入新居。从此,村民们沐浴着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舒坦。

新村道路宽敞,绿树环绕,村容整洁,还配备了卫生室、幼儿园、超市,建有活动广场、养殖小区、公共厕所……村民们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大三家村一角。人民网 符皓摄

让新村保持干净清爽模样,村党支部起了关键作用。

为激发村民们的干事信心,也为凝聚人心,2019年7月,村党支部整合资金,建成“勤劳超市”。村民们可通过改善家庭卫生、参加村级公益活动等来获取积分,凭积分到“勤劳超市”兑换生活所需物品。而且,每年积分最多的村民,会被村党支部表彰为“劳动模范”,并获得“十字镐”一把。“大家其实不看重积分,更看重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凹开仁说。

有了“勤劳超市”,原先思想、行动跟不上的人跟了上来,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慢慢向更好的方向转变。

闭正贞获得了村里2019年“劳动模范”。“他不仅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还经常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维护保养。”凹开仁评价说。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动力源,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搬迁后,大三家村党支部,引导村民组建彝佳生态养殖农业合作社,自繁自养彝家黑猪;引导村民栽种红雪梨、梅子、杨梅、木瓜等经济果树。“原先‘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代过去了。”村民们说。

这两年,大三家村的优美环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村里抓住机会,引导村民建成多家农家乐。闭正贞就开了一家,为让游客记住乡愁,他用石块围成火塘,中间放铁三角支锅或壶。游客一来,围坐在火塘边,喝茶聊天,好不舒服。

虽然受疫情影响,闭正贞家农家乐生意一般,但每天依然能有一桌客人,年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

闭正贞接受采访。人民网 符皓摄

为吸引更多游客,2019年火把节期间,村里举办了首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彝族赛装节。“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身着鲜艳服饰的彝族少女开始了她们的走秀,吸引了上千名游客驻足观看。”凹开仁说。

在凹开仁看来,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彝族文化传承得好,说明中华文化也传承得好。”凹开仁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期待大三家村重新热闹起来。

记者一行离开时,村里不时传来鸟叫鸡鸣狗吠的声音,村民们有的在自家院落里忙活,有的在路边的树下纳凉聊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伴着欢快的儿歌蹦跳着。

“太舒服了!”一位随行人员不禁感叹。凹开仁笑笑,他相信搬进新村的他们,必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网站主办方: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网站承办方:大理大视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