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修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路”发表时间:2022-03-18 15:49作者:博达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走进祥云县祥城镇存德村白龙潭,千亩桑园把小山村妆点得碧绿苍翠,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在桑园中穿梭,延伸到每一块田地、每一家每一户。 白龙潭是祥云县祥城镇存德村的一个自然村,是祥云县“直过民族”傈僳族聚居村落,全村有69户,274人,其中傈僳族群众226人,小山村四面环山,距县城22公里。早年间,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生活极为贫困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祥云县交通运输局秉持着“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的理念,投入376万元修通了存德村4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打通了白龙潭与外界“互联互通”的最后一公里。 “路修通后,大大缩短了白龙潭与世界的距离,群众的农产品可以很方便的卖出去,收购商也多了起来,这条路可以说是白龙潭的致富路。”存德村党总支书记谷贵芬介绍到。 交通便利了,大大激发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白龙潭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种植,全村69户人家,有62户栽桑养蚕,种植规模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变为连片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户均种植17亩,全村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白龙潭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蚕桑致富村。2019年,白龙潭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清零,傈僳族群众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向了小康。 “这路是致富路,也是民心路,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关怀,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大家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存德村党总支书记谷贵芬感触的说。 修好一条路,改变一个村,白龙潭从闭塞走向富裕只是祥云县众多村落中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全县共计投入1.27亿元实施脱贫攻坚自然村公路项目744.7公里,实现了自然村全部通达。投入6.7亿元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875.5公里,全县10个乡镇13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公路、通客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变成了现实,一批批民心路、一条条脱贫路架起了党心民心沟通的桥梁。 “交通建设,铺下的是路,着想的是民,通达的是富,连接的是心。”祥云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段青云介绍,祥云县交通运输局将认真践行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让畅通的交通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祥云与全国各地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联系纽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文章分类:
共同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