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走振兴路

发表时间:2022-03-21 08:44作者:杨李翠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2014年12月,巍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第二批、云南省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以来,巍山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巍山经验”。


图片


图片


位于巍山县大仓镇新胜村委会的大三家村,曾经的大三家村经济发展滞后,当地党和政府考虑到大三家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窄,为“挪穷窝”、“治穷根”,2016年初,大三家82户贫困群众集体表决,自愿实施异地搬迁,其中包含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巍山党委、政府在大三家村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和乡村振兴项目,给这个贫困偏远的彝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大三家村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大三家村村民小组组长凹开仪:“以前村里路不通,而且经常山体滑坡,农民生活很艰苦,现在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脱贫攻坚的双融合,我们搬迁之后,党和政府把村里的道路、水电、网络都通了,还对村民进行刺绣、养殖等技能培训。特别是通过发展集体养殖小区,每年参与的村民能从中分红30万,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图片





图片

大三家村村民凹兴谷:我们家里有6口人,以前靠务农为生,现在搬到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开起了民俗客栈,一年能增加6000多元的收入。父亲和爱人都在村里的集体养殖小区上班,两人一年能有10多万的收入。而且现在两个孩子也能在村里上幼儿园,比起以前条件好太多了。


图片


图片


勤劳淳朴的草厂村彝族人民在山旮旮里生息繁衍,延续着彝族的传统民俗。草厂村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八“祭密枯”、二月十六“玩场”是别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节庆,这些节日如标本一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证古今。2020至2021年,草厂村实施了州民族团结进步“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项目,在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振兴上高度融合,在发展的同时,结合草厂村独具特色的蜜枯文化,将基础设施建设与蜜枯文化展示与传承进行了高度融合,携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振兴共促进的特色路。




图片

草厂村党支部书记毕国勤:“现在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实施,村里的道路得到了硬化,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村里的蜂蜜、黑山羊等土特产品自然有了销路,大家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好。特别是我们打歌场和密枯文化广场的建成,让我们的蜜枯文化得到了打造和传承,全村老老少少都非常高兴。”


图片


图片

草厂村村民毕国荣:“以前草厂的打歌场都是泥巴地,下雨打歌身上全是泥,不下雨又一身灰,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把我们村闲置的小学改造成了打歌场,如今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都可以来打歌,现在我们打歌是开开心心的,什么时候想打歌,就什么时候来。”


图片


图片


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的牧耕地巍山南诏镇新村,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作为南诏文化和彝族土主文化的根源地,保持着浓厚的南诏文化和土主文化。南诏镇新村村委会被确定为州级、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巍山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共推进,携手共创幸福乡村新篇章。


图片

新村木叉坝农家乐老板字荣军:“借着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机会,我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后,我就开了这家农家乐,农家乐的菜品主要以我们彝族的土八碗为主,受众非常广,游客也爱吃,生意也比较好,收入比起以前务农一年能多增加2万元左右。”


图片





图片

南诏镇新村村民委员会新村村民小组党总支书记字明高:“我们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从过去种植玉米、水稻、烤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产业贡菜和中药材种植,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与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双推进,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新村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日子,实现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农村更富裕,农业更发展的目标。”


图片



网站主办方: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网站承办方:大理大视传媒有限公司